『Glamping』 的名詞由來

 

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三個英文字詞

 

1.Camping =露營

2.Glamorous =奢華、豪華的

3.Glamorous Camping = 豪華露營 = Glamping

Glamping 這個字詞先從歐美盛行起來,而這個風氣進入台灣後,逐漸發展出『豪華露營』、『懶人露營』、『免裝備露營』等新名詞。

顧名思義,Glamping懶人露營就是提供想體驗露營氛圍,卻又不想耗費時間與心神的人的一個絕佳選擇。很多朋友一想到要去露營,裝備如果也沒有很齊全,可能要先到處{租)借整合裝備、食材、場地等等。且露營當天又要花個幾小時進行搭設作業,自己料理餐食物,離場時需要拆下帳篷與零零總總的器具放上車...一想到就懶。天氣完美時什麼都好,但不巧碰到颳風下雨時,自己打理的露營行程可能就需要經歷一段意志力磨鍊之旅了。

 

『Camping』 的定義太廣了

 

Camping 絕對不是字典的定義而已...

露營一定要睡在帳篷內?
在營火旁躺在草皮或沙灘看著星星睡著算不算露營?
在機場大廳拿出睡墊睡袋過夜候機算不算露營?
在高樓大廈頂樓搭帳篷看夜景過夜算不算露營?
在人來人往的公園搭帳篷過夜算不算露營?

 

以上,我都體驗過。而自己對露營的定義為: Finding  a good spot to sleep!

這是一種隨遇而安的心境,一種無受環境影響一覺好眠的心裡素質。

 

『登山+露營』能夠讓你Feel Alive,將生活焦點拉回當下。

 

登山行程如果途中是沒有山屋的,就是要自己帶帳篷或是天幕等等過夜。

還記得大學在登山社的時期,有些夥伴總能背負20-25kg的背包爬山,而自己當時最多大概就背到20公斤含攝影器具。

那個時期爬山,每個步伐都能夠讓自己的焦點在當下,深刻感受到『活著』。

 

為什麼要爬山?還要背那麼重?自討苦吃?

 

因為負重前行後,所有平時的小事都能帶來極大的滿足感,能夠讓人重拾知足的幸福。

在努力前行經歷了翻山越嶺的體能與心智操演後,抬起頭忽然看見眼前的景緻...站在山頂時喝到一瓶啤酒可樂...與晚上能夠愜意的過夜,睡前在帳篷內喝杯發泡錠氣泡飲,都能讓你感到無比的知足與幸福。

 

當你對生活無感時,嘗試來趟過夜的登山行程吧!

當一個人的收入達到一個金額時,金錢能夠買到的,往往會讓人愈來愈無感,感覺什麼都理所當然。

心理學研究顯示,花時間於某事物(尤其是對個人來說有意義、具挑戰性的事物)會提升個人幸福感、價值感,並促進自我成長。

 

離開帳篷幾小時,帳篷竟然被雪覆蓋了!
八通關古道西進東出-迷霧中緊急露宿
聖稜線O行縱走-下素密達斷崖
馬博拉斯橫斷-塔比拉斷崖